2023年夏季一个主日的下午,笔者从拥挤忙碌的首尔市中心搭乘近1个小时的地铁到达接邻的京畿道东豆川市的中央地铁站,乡村的自然气息已经开始扑面而来。
然后,再乘坐20分钟的小巴,一路上绿树野花繁茂而清新,蜿蜒而上的狭窄山路考验着司机的车技,最终小巴停靠在位于广岩洞一个山谷的终点站,这里一边是一个白色的十字架雕塑,一边是响着悠扬赞美声的绿皮建筑的礼拜堂。
一位老牧师西装革履、步伐从容地走到讲台,面向实地会众以及他在自媒体上数万的订阅者们分享当天的信息。虽然他今年已经82岁的高龄,但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侃侃而谈。不仅仅主日,其实每周一到周五早晨6点若没有其他安排的话,他都会西装革履、准时站在讲台上与会众分享灵修默想。
他就是德来共同体的创办人金镇洪牧师。从30多岁开始到现在,他一直致力于探索福音如何成为自己所在的族群、社会和民族的祝福,有弯路、有挫败、有经验也有教训,有对他在促进平民发展上很多的赞扬和褒奖,也有不少对他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的不满和争议......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年逾八旬的他对福音在不同的时代如何彰显影响力有很多沉淀和思考: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要变的?
与此同时,过去近半个世纪的人生中,他服事的模式一直坚持的是共同体(Community,或者翻译为:社区、社群)的模式,他认为这个是基督教发展的核心,若失去的话则没有未来。而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他也有很多切实的体会。
《荒漠乐园》记录1970-2000年的经历
—— 现代社会中如何奉献自己为他人而活
提起金镇洪牧师,大多中国人并不了解,但2010年前后曾有一本名为《荒漠乐园》的书吸引了不少基督徒的兴趣。
这本书其实是金镇洪牧师一本朴实感人的自传,讲述他1970年代到1990年代末的的人生经历。“这是一本能陶冶和净化我们心灵的好书,教我们在现代社会如何奉献自己为他人而活。在韩国,《荒漠乐园》是一本文化部向国民推荐的优秀图书,从1982年出版发行以来,已再版100多次。1998年,韩国最大发行量之一的杂志《新东亚》连载此书的修订本。在国际上,先于韩国,这本书最早在日本出版,后来在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相继出版。”在2009年这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前言中如此介绍说。
该书的历史背景是1970年代初期的韩国,因曾经的日本殖民、二战和3年的朝鲜战争等历史,遗留了贫穷、生产技术落后、社会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等各种复杂问题。年轻的金镇洪出生于基督教家庭,母亲一直为他祷告希望他成为牧师,但他进入大学后却渐渐怀疑自己的信仰,尤其是看到教会常常不关心民生疾苦、仿佛是伪君子的聚会所一般,于是几年里面在不同的哲学和宗教中彷徨、苦恼和寻觅,最终在研究使徒保罗的著作《罗马书》的过程中经历重生,安身立命在耶稣里面。
同时,他抱着服侍平民大众的心志,做过药品销售、化妆品外销、保险外勤员等许多形形色色的工作,信仰后进入到长老会神学院计划成为职业牧师,但仍旧看到教会常常犯了教条化的错误导致灵魂受压的真实悲剧。他写到:“教义能比人重要吗?教会在追究教义和权威的时候,一个失去了依靠的灵魂却含恨而死。”慢慢地,“我感到信仰生活的制度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了很多副作用。出发点源于真实,但这个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规范,而且被披上教义的外衣之后,初始的真实就变得脆弱,而外衣却越来越厚。就是这张皮会重新束缚人,解放人类的信仰最终蜕变成束缚人的宗教。我想这种症状在神学院里尤为严重。耶稣教我们去爱被压迫的灵魂,今日的教会却犯着墨守教规,只发展教会机构而不惜失掉人心的错误。我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之中。”
最后他决心不作职业牧师,而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实践博爱。“我要像路旁的野草-样任人践踏的劳苦大众之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与他们一起笑,与他们一起哭,在活生生的生活中把爱传给他们。”为了不做只用口头说教的牧师,而做一个用实际行动传道的耶稣的徒弟,在神学院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开始的那一天,他就打起背包离开神学院回到家乡。“我希望成为劳动者的朋友,我决心与劳动者共同生活并为确保他们的基本权利而努力。”
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基层职业,一方面为了谋生一方面为了服侍劳苦大众。那个暑假,他开始在贫民村创立了“活贫教会”,意即为贫民开创生存的道路,帮助他们靠信仰战胜贫困。回顾那些年的人生,就是他甘愿抛弃公派留美的美好前途,自愿到恶劣的环境拼命为穷苦人服务的过程。
这个过程十分艰辛,即使在几十年后读他当时的日记的话,仍然常常让读者感到惊心动魄,包括:
为自然灾害死掉的小孩埋葬正在腐烂的尸体;
给肚子流脓的青少年祷告、买药、借高利贷手术却被医院判了死刑不能手术后经历奇迹恢复;每天捡破烂好不容易攒了几千块钱作为给家人的生活费,拿出来捐给贫穷家庭去做小买卖,没想到对方拿到钱后逃亡一样的搬家....
他当时的妻子也无法接受丈夫为了理想对家人很难照顾,离婚带着2个孩子离开了他。
另一方面,他为穷苦人服务的道路也是一路经历很多挫败学了很多教训,不断更新和进行新尝试。
最开始,他以为穷苦人缺的是钱,于是他借着筹款、借钱,甚至还有自己捡破烂并捐钱给需要的人,并且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最后他发现其实即使给了他们钱,结局是仍旧贫穷。
所以,他发现比起给钱,其实根本是需要建立他们自力更生的心,于是第二阶段,他鼓励他们做小买卖和做自生会,但是开始有了一些钱后以后发现道德和灵性出现了倒塌,结论也是不行;
于是到了第三阶段,他开始强调信仰的建立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穷苦人建立信仰后一起生活和互助非常重要,他开始尝试共同体模式,于是他带领村民到离首尔市90公里的南洋湾,在没有任何国家财政支援的情况下,不仅解决了村民的衣食住行问题,还组织贫困、软弱、无知的村民成功地建设起“德来共同村”,这就是“德来共同体”的起源。
“德来”是古代韩国的一个单词,意思是农忙时农户们一起互助做农活,因此他创办的德来共同体是一起相信福音的人开始的农业共同体。
因为在1970-1980年代,他所带领的贫苦人只有一条路就是种地做农业,上帝也恩待了他们,其中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在大旱年间插秧二次失败,之后靠着大人和孩子一起多次恳切的祷告降下雨来,在最绝望的情况下迎来农业的丰收,最终带来经济的逆转和繁荣。
他所创办的这个“村子”——德来共同村也成了一个让人栖息、疗愈和更新之地。即使在198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腾飞,人们的物质不再艰难后,仍旧有许多因为各种痛苦、压力、心灵郁结、家人抛弃、没有出路的人来到这里,借着一起劳动和生活,恢复了身心灵健康的真实故事。
金牧师在《荒漠乐园》的末尾几章,谈及他做德来共同体的异象和思路时,指出:“韩国教会很复兴,遗憾的是太倾向于个人的治愈和个人的得救”,却社会和历史观很淡薄,导致对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影响力却很有限。金镇洪在他的自传中说到,德来共同体将福音运动、共同体运动、教会改革运动和社会更新运动相结合,希望透过福音共同体的力量给教会和社会带来更新。
他对此解释说:
“福音运动”指的是基督教信仰运动的核心,“福音”指信耶稣的人就会得教的大好消息。“福音运动”就是指在相信耶稣、且在这个信心里面获得新生、得享生命真谛的人中间兴起的一项全面运动。德来共同体运动自始至终就是一种福音运动。虽然它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运动、民族运动、福利运动,但其核心在于福音运动。“共同体”就是指那些接受耶稣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并且决心跟随主生活的信徒们聚在一起组成的。它的中心是教会,而基督是教会的 头,所以德来村共同体运动实质是一种教会 运动,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德来村共同体也不会脱离“服侍教会”这个基本宗旨。然而如此宝贵的“教会”却在韩国土地上失去了健康,已经达到了“病人膏肓”的状态。就像父母病了我们做子女的要给他们治病尽孝一样,我们对服侍的教会也是一样。我们要献身于治疗教会的事业,所以教会改革运动势在必行。
......明白耶稣福音真理的、志同道合的信徒们聚在一起组成“耶稣共同体”。但是不能满足于共同体里面的安逸,要身先士卒不断改革教金使教会恢复本来应有的形象,恢复教会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像样的教会呢?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教会,使这个世界恢复原来的美丽:人像人、自然像自然、教会像教会。所以这是一种社会改革运动。真正的教会要为耶稣基督而存在,也要为老百姓而存在。教会要全心致力于把这个老百姓生活的社会变成一个福利社会、互助互爱的社会。否则,教会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21世纪初,他创建的德来共同体运动本部已形成一个集团,下设新生活治愈院、社会福祉德来村、韩国德来经济公司、多个慈善公益组织等许多部分。可以说,这些是作者用整个的青春岁月来实践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果实。
“ 我不是学者,也不是思想家,只是实践活动家。我把我的人生投入到我所确信的信念之中,因此我感到自己很幸福。在40年左右的岁月中,我有过很多失败和挫折,但反而对此很满足,因为我没有被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所捆梆,只为自己所确信的工作和生活。”在2008年12月给中文版出版的序言中,金镇洪牧师写到,“现在,我依然过着开拓者的生活。开拓者容易犯错误,是因为要走从未走过的道路,从中得到精金般的宝贵经验。因此,我喜爱约伯记23:10节的话,其实那就是过去40年前,深入我心中的信念: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道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过去十年来新的探索和经验
——如何秉持福音本质在变化的时代继续发展?
自《荒漠乐园》出版至今约有20年过去,如今的德来共同体如何?2023年,笔者来到的京畿道东豆川市广岩洞的德来村是金镇洪牧师2012年开始新的尝试。
“70岁的时候,我拿着韩国给的退休金买了这块地,重新开始了。”金牧师介绍说,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发现韩国教会缺乏的就是灵性,已经上了年纪的他想着怎么能够帮助韩国教会灵性的方式;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内在驱动,就是他发现自己过去几十年有很多做错的地方,“可能比起做好的,做的不好的可能更多,所以悔改了。‘重新开始吧!’——带着这样的心来到这里。”
说到他认为之前做错的地方或者值得悔改的地方,金牧师对自己的剖析可谓直言不讳,“做共同体的话,若是过于强调灵性的话,实业就会跌倒;可是若是又过于强调实业的话,灵性又会跌倒。因为之前强调农业、经济方面很多,所以灵性就弱了很多。因为太拼命地去赚钱、做农活,身体太疲惫了,工作太忙了,所以不能做圣经学习。所以在这边开始的原因是希望做平衡的耶稣共同体,信仰和生活平衡、劳动和祷告平衡。”
于是,他在2012年拿着12亿韩币(约合650万人民币)的退休金,买了广岩洞一处山谷24万平的山地,在这里建立了教会、禁食修道院、学校、食品加工厂、农场等,开始了德来共同体新的尝试。而之前他在其他地方创办的七个教会也开始独立运作,与这里形成互动。
在他看来,当下的时代环境和《荒漠乐园》中介绍的1970-1980年代的时代背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差异,这使得他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和寻找在这个时代更有效的发展方式。“现在和2000年以前的时代有很多改变。我们要走在时代前面,因为1970年代是韩国非常贫穷的时代,当时比北朝鲜还贫穷,但现在韩国比北朝鲜富裕50倍,所以教会要走在这个时代变化的前面。”
“广岩洞这里是2012年开始的。”他回忆说,当时德来共同体的人们仍旧以传统的方式做了农业,“很努力地做了,但是一年的收入只有1.5亿韩币(约合80多万人民币)。这样的话,共同体无法持续。所以我就改变了想法,希望有模式(paradigm)的转变,所以就决定不再做传统的农业,而是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尝试在网上买我们的农产品,然后三年之内收入增加了10倍。”
他介绍说,自己尝试在Youtube上做了频道,不仅有每天早上6点、上午11点和晚上7点的敬拜的直播,也会有他们做的纯天然农产品的推介,目前稳定的订阅群有18万。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当下时代新的拓展方式。
在他看来,中国的教会也可以尝试多做这样农业性的共同体,并且成为农业经营的模范,因为中国也是以农业为基础,这样可以帮助到很多人。“生活上是要有收入的,因为经济要稳定。之前很多人觉得‘相信耶稣会很穷’,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要给现在的人有怎样的印象呢?——信仰很好,生活也会很好,应该要给他们种下这样的印象。所以,如果在中国的教会里面能够兴起这种复兴的话,可能会结出类似的果实。”
而谈到农业共同体的运作,他也给出建议:比起只是增加外面的数量,更加重要的是质,意思是需要有很好的特色产品,这样才能有稳定的收入。
他谈到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在有很多新的尝试,而不同的时代哪些需要改变哪些不需要改变?对此,他回答说:“福音的本质是不变,但是外在的情况改变了,根据不同的情况拓展的方式要不断地改变、持续的改变——不是改变一次就结束了。第一个是内面的,是内涵(contents),第二个是外面的,是硬件(hardware),这两个要一起走。”
德来村的入口处的指示岩石上写着他们的宗旨说明。
沿山谷而上,路旁美丽的野花开放。
走入食堂的路,野花烂漫。
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
共同体模式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除了强调坚持福音本质,并顺应时代潮流拓展形式进行改变外,金镇洪牧师一直延续和强调耶稣共同体的模式。
他说,其实这是圣经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可惜的是,这个时代基本上大部分教会对于共同体的倾向弱了很多,可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来,弱化了共同体模式的基督教是没有太大的希望的。“基督徒不能只是努力得去教会,而是教会、生活、社会要三者成为一体;信仰、生活、工作也是要成为一体——要建立这三者平衡的共同体——这也是在圣经里面有的模式,这就是基督教的未来。”
他谈到共同体可以帮助参与的人更好得在信仰、以及人与人沟通上发挥正面的作用。他引用以赛亚书中耶和华说: 你们来 , 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 , 必变成雪白 ; 虽红如丹颜 , 必白如羊毛。 耶和华说 : 你们来 , 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 , 必变成雪白 ; 虽红如丹颜 , 必白如羊毛”,说到“上帝很想和我们沟通,而且很希望我们之间沟通,有上帝与我们的对话,人与人之间也要对话。这个很好的沟通的话,人会很幸福的。”
“我们的村子有三个目标:
1. 直到老了仍然热爱工作
2. 幸福的生活
3. 过一个分享的生活”
金牧师介绍说:“我现在82岁,也是一直参与很多的工作,生活很幸福,也总是分享给别人。”
而谈到多年自己做共同体积累的经验之谈,他分享说认为最重要的是“包容对方,对对方的包容、接纳和认可,要认可对方和自己的不同,要不断地沟通。”
在他看来,共同体的模式并不是一种死的框架,其实是很灵活和多元的,比如一个事工、一个团队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共同体,他自己的Youtube频道上的订阅者们也其实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一种共同体,不同的共同体之间也是交叉、互融、互动的。本质并非是一种外面的框框或者界限,而是做共同体的交流。
他特别强调不同团体、背景、文化处境的下要多多做共同体的交流,而何为共同体的交流?“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彼此尊重彼此分享,一起做礼拜,一起做经济。”
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其实很多当下的年轻人并不习惯于这种方式,因为强调自我、个人主义。那如何让他们看到共同体模式的宝贵呢?金牧师承认,个人主义者、利他性比较弱、自我为中心比较强的人的确融入到共同体模式中是很难的,所以“就需要像水慢慢进来一样,要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到共同体里面,不能一下子拉进来,这样他们反而会很反感。”
“如果每个人都以个人主义走的话,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但以共同体的方式走的话,所有人都会好起来的,是一种共同善。”
德来村位于山谷之中,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德来村位于山谷之中,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山谷中的清泉。
耶稣共同体的目标是每天与神同行
李牧师是现在经营广岩洞德来共同村的经理。他日常的工作不仅包含每天和金牧师一起带领圣经学习,还有食品加工厂等实业的运营等。
他回忆说,自己开始加入其中是在大约30年前的1990年代,“当时金牧师过来我的神学院讲课的时候,介绍了他对于共同体的理解。他对于共同体的理解与其他人不一样。当时,韩国大致主要有三类不同的基督教的共同体,其中一类的核心是祷告,他们的焦点是比起生活、劳动,更加注重祷告,一天祷告五次,每次2个小时,一天10个小时祷告,基本就是整天祷告;还有一类是整天劳动、不祷告。但是金牧师是讲四个小时劳动+四个小时祷告,劳强调动和信仰的结合。所以听了这样的分享,被他所说的共同体不一样的理解感动了。”
他对比一些修道院的模式,“要么偏向劳动,要么偏向祷告,我们更加重视劳动和祷告,信仰和生活的平衡。”对比以色列民族在20世纪重建过程中兴起的2种主要的农业共同体模式即Kittbutz和Moshaz,他说到,Kittbutz是倾向于一起共享,Moshaz是倾向于尊重个人的财产并且彼此合作,而德来是介于两个中间的模式。
而提及共同体的概念其实不仅仅基督教正统教会有,不少异端也强调这种概念。李牧师说到:“他们也会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他们认为的共同体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是引导他们团体的引导人成为了他们的神。所以,教主说的话就成了真理和法。但是,我们做的耶稣共同体是以圣经为中心,比如他和金牧师都有建议的话,那就一起讨论,如果和圣经不一样的、错误的话就大胆改变。”
同时,他介绍说,他们的异象是比起一个教会只是关注自己,也强调关注社会和世界,比如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等。
几十年的实践下来,他有很多沉淀。他分享说:“我们这样生活,所生活的目标是每天与神同行,共同体的生活是训练,是训练与神同行。这就是神的国度的扩张。当我们与神同行,不断地洗净自己的罪生活的时候,神的国度会不断地扩张。”
外人看上去很多艰难,但是在他看来就是一种福音性的生活方式,“觉得没什么难的,就是这么生活。这样去生活就是传道。”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